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技术和技术科学合作协定

时间:2024-05-17 13:14: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技术和技术科学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技术和技术科学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实现两国在技术和技术科学方面的合作,以达到互相帮助发展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两国间友好关系的目的,决定签订本协定: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交换国民经济方面的资料和经验的方式,促进两国间在技术和技术料学方面合作的发展。

  第二条 为实现第一条内所述的合作,并为准备向两国政府提供建议和方案,将由两国政府各派委员七人组成中波技术和技术科学合作联合常任委员会。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轮流在双方之首都举行。

  第三条 两国政府有权各派代表一人驻对方首都,以保持两国在本协定事务上经常的直接的联系。

  第四条 本协定有效期五年。如在期满一年前任何一方未提出废除时。则本协定将继续有效五年。本协定自两国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日签订于华沙,共两份,每份均以中文、波文和俄文书就,中文和波文的条文均有同等效力。如对条文的解释遇有分歧时,则以俄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     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全权代表
        王 首 道                米·列师
        (签 字)               (签 字)

邢台市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规定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人民政府令



(2013)第5号



  《邢台市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规定》已经2013年8月23日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孟祥伟
2013年8月30日



邢台市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规定



  第一条 为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河北省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以下统称气象灾害)的防御,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气象灾害防御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应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的日常工作。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按职责统一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及时向本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报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有关气象灾害防御、救助部门和单位通报。
  第九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严密监视天气变化,适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第十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确定的气象灾害防御协理员、信息员或者联络员,收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及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传播。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信息传播单位,应通过应急广播直播、电视相关栏目、网页信息、滚动字幕和手机短信群发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无偿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得拒绝、延误传播或者擅自更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 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区(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
  第十三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电子显示屏及鸣锣吹哨等方式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四条 气象灾害按其种类、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实行分级预警。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会商,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第十六条 应急响应启动后,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七条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单位应按当地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好社会秩序。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当地政府的决定、命令,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应急避险工作。
  第十八条 根据降雪总量和持续时间,暴雪预警分为四级:
  (一)蓝色预警(Ⅳ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降雪总量达到十毫米以上;
  (二)黄色预警(Ⅲ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降雪总量达到十五毫米以上;
  (三)橙色预警(Ⅱ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降雪总量达到二十毫米以上;
  (四)红色预警(Ⅰ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降雪总量达到三十毫米以上。
  第十九条 暴雪蓝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危旧住房、厂房、工棚和临时建(构)筑物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教育部门及时向幼儿园和学校通报预警信息。
  公安部门加强对城市道路的实时监控,对坡道路段进行交通疏导。
  城管部门组织做好城区道路除雪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做好主要公路除雪工作,指导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调整运输计划和客运班次,及时疏导滞留旅客。
  农业部门指导设施农业种植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做好各类农业设施和养殖设施的除雪及技术管理工作。
  卫生部门做好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通报预警信息。
  旅游部门组织做好旅游景区(点)内游览路线除雪工作。
  文物主管部门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进行实时监控、巡查。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做好通信设施维护,保障通信畅通。
  铁路部门及时向旅客通报预警信息,加强对铁路沿线巡视。
  机场及时向旅客通报预警信息,做好飞机跑道的除雪工作。
  供电、供水、供气和供热等单位做好管线设备巡查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
  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沿街商铺应做好本单位卫生责任区的积雪清扫工作。
  第二十条 暴雪黄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公安部门做好积雪路段交通疏导工作,对坡道等重点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民政部门做好贫困户及流浪乞讨人员的防寒防冻救助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对存在隐患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进行重点巡查。
  第二十一条 暴雪橙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教育部门通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校学生安全。
  公安部门对积雪路段采取限行、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
  民政部门转移可能受灾的人员,做好应急救灾物资的准备工作。
  商务部门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知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专(兼)职救援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旅游部门通知旅游景区(点)关闭危险游览路线,安全转移或者妥善安置滞留游客。
  文物主管部门对发生轻度险情、局部损坏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采取抢险保护紧急措施,防止险情扩大。
  铁路部门适时调整列车运行调度计划,监护列车运行,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机场及时向旅客通报航班计划变更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第二十二条 暴雪红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上级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教育部门视情况通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停课,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校学生安全。
  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和受灾群众需要救助情况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的调拨和发放工作。
  建设部门通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暂停室外施工作业。
  商务部门启动生活必需品日监测、日报告制度,指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备足货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知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视情况减产或者停产。
  旅游部门通知关闭室外旅游景区(点),安全转移或者妥善安置滞留游客。
  文物主管部门对发生严重损坏的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采取抢险保护措施。
  机场及时发布航班计划变更信息和机场关闭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武警部队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应准备工作。
  第二十三条 根据风力等级,大风预警分为四级:
  (一)蓝色预警(Ⅳ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平均风力达六级;
  (二)黄色预警(Ⅲ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平均风力达七至八级;
  (三)橙色预警(Ⅱ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平均风力达九至十级;
  (四)红色预警(Ⅰ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平均风力达十一级以上。
  第二十四条 大风蓝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危旧住房、厂房、工棚和临时建(构)筑物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教育部门及时向幼儿园和学校通报预警信息。
  建设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建(构)筑物、室外宣传牌、棚架和施工围板等巡查工作。
  农业部门做好农田、草原防火工作,指导设施农业种植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风措施。
  林业部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企业通报预警信息。
  旅游部门通知旅游景区(点)暂停水上和高空游乐项目。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做好通信设施维护,保障通信畅通。
  供电单位做好线路设备巡查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
  第二十五条 大风黄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教育部门通知幼儿园和学校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建设部门通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暂停室外高空作业。
  公安部门加强对城市道路的实时监控。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机场及时向旅客通报预警信息和航班计划变更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第二十六条 大风橙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教育部门视情况通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调整上下学时间或者停课,避开大风时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校学生安全。
  公安部门对高速公路通行车辆采取限速通行措施,暂停或者取消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城管部门做好城区绿化树木的加固。
  建设部门通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暂停高空和室外施工作业。
  交通运输部门指导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调整运输计划和客运班次,及时疏导滞留旅客。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知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企业专(兼)职救援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旅游部门通知关闭室外旅游景区(点),安全转移或者妥善安置滞留游客。
  铁路部门组织调度列车减速通过大风影响区域路段。
  第二十七条 大风红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上级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公安部门封闭大风影响区域的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部门指导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采取停运措施,及时疏导滞留旅客。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知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企业视情况减产或者停产。
  铁路部门组织调度列车暂停通过大风影响区域路段,保障旅客安全。
  第二十八条 根据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寒潮预警分为四级:
  (一)蓝色预警(Ⅳ级):预计未来四十八小时平均气温或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
  (二)黄色预警(Ⅲ级):预计未来四十八小时平均气温或者最低气温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
  (三)橙色预警(Ⅱ级):预计未来四十八小时平均气温或者最低气温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
  (四)红色预警(Ⅰ级):预计未来四十八小时平均气温或者最低气温下降1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
  第二十九条 寒潮蓝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公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路段交通疏导工作。
  农业部门指导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寒措施。
  供电、供水、供气和供热等单位做好管线设备巡查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
  第三十条 寒潮黄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民政部门做好贫困户及流浪乞讨人员的防寒防冻救助工作。
  卫生部门做好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供热单位适时做好供暖工作。
  第三十一条 寒潮橙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民政部门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运准备工作。
  商务部门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
  第三十二条 寒潮红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和受灾群众需要救助情况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的调拨和发放工作。
  商务部门启动生活必需品日监测、日报告制度,指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备足货源。
  第三十三条 根据能见度大小,大雾预警分为二级:
  (一)橙色预警(Ⅱ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能见度小于二百米的雾;
  (二)红色预警(Ⅰ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能见度小于五十米的雾。
  第三十四条 大雾橙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公安部门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导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空气污染程度的监测。
  交通运输部门指导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调整运输计划和客运班次,及时疏导滞留旅客。
  农业部门指导设施蔬菜种植户采取消雾增温等措施。
  卫生部门做好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机场及时向旅客通报预警信息和航班计划变更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供电单位加强电网运营监控,做好应对污闪损坏线路的抢修工作。
  第三十五条 大雾红色预警响应:
  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各部门和单位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按市政府的要求,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公安部门暂停或者取消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易造成空气污染企业的监管,做好空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工作。
  建设部门通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暂停室外施工作业。
  第三十六条 根据日最高气温,高温预警分为二级:
  (一)橙色预警(Ⅱ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37℃以上高温;
  (二)红色预警(Ⅰ级):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出现40℃以上高温。
  第三十七条 高温橙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公安部门暂停或者取消高温时段室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城管部门组织对城市主要道路增加洒水频次。
  农业部门指导设施蔬菜种植户采取遮阳、通风、降温等措施。
  卫生部门做好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通报预警信息,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国家标准规定停产。
  供电、供水单位做好居民用电、用水高峰期保障及设备故障抢修工作。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五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第三十八条 高温红色预警响应:
  县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应急响应的组织落实。
  教育部门视情况通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调整上下学时间或者停课,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校学生安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暂停室外作业。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各级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未按规定采取应急响应或者处置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
  (二)隐瞒、谎报或者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三)不服从上级政府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的。
  第四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规定,不服从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有效期为五年,自2013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9月30日止。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财会[2009]6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对各部门、各地区提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应用能力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进展。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会计人员市场准入制度及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业已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全面加强,以委托代理记账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会计服务已经启动,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 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以上目标,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涉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全过程,只有基础工作信息化,才能为企事业单位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信息化,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进一步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各企事业单位在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并与全面信息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XBRL分类标准等要求,以此为基础生成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加强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研发与完善,实现审计程序和方法等与信息系统的结合,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审计水平;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执业能力。

(三)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推进信息系统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完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切实防范考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四是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建立行业数据库,对注册会计师注册、人员转所、事务所审批、业务报备等实行网络化管理;五是推动会计监管手段、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水平。

(四)推进会计教育与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会计专业教育系统,实时反映和评价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情况,掌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会计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建立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和宣传会计研究最新动态,定期统计、推介和评估有价值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指导和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为会计改革与实践服务。

(五)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会计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推进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建设。为了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应当构建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相关信息为基础,便于投资者、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及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高效分析利用的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当涵盖数据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具备会计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为会计监管等有关方面预留接口,提供数据支持。在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过程中,应当关注信息安全。

三、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措施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社会效用大,应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这项工作做好了,将会带动各地区会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各地区在会计信息化方面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建设、委托代理记账和会计集中核算等。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各地区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组织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建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列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程,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专业管理、试点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序推进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工作。

(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财政部作为我国会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二是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三是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四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则的制定与协调;五是其他有关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

财政部及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积极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促进会计相关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工作。

(三)重视人才,加快培养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推动企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都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为此,应当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和方式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发现和选拔会计信息化人才,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的投入,以完成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任务,确保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与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四)组织试点,稳步推进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指导意见做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试点工作。试点内容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所涉及的范围。在组织试点工作中,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又要避免反应迟缓、贻误时机。试点单位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包括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积极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村级委托代理记账等试点和推广工作。试点工作应当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应当重视发挥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作用,着力培育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促进会计软件公司等提供的产品符合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督促指导,强化监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和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应当督促和指导进展情况,监管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的要求,确保完成会计信息化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会计信息化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重要活动、示范企业、人才战略、典型案例,以及会计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意识,转变观念、交流意见、普及知识、推广经验,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财政部
                 二○○九年四月十二日